地下室墻體單側支模施工方案
地下室圍護樁偏位處外墻防水及支模施工方案 1 編制依據 序號 名 稱 編 號 1 本工程結構、建筑設計施工圖 2 本工程所在區域自然及環境條件 3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-2002 4 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 GB50108-2001 5 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8-2002 6 建筑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2-2002 7 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3-2002 8 砌筑砂漿配合比設計規程 JGJ98-2000 9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 2 工程現場概況 8a區(K~R軸線)在斜撐處留置土土方開挖完后,經測量人員將外墻軸線定位,圍護樁往內側偏位較大,造成大面積C25砼傳力帶無工作面澆筑,且局部圍護樁已進入底板范圍內,個別圍護樁外皮與地下室外墻外邊一齊(距離剪力墻0~600mm)。后期對圍護樁下部進行了打鑿處理,現場混凝土傳力帶寬0~300mm,底板可以保證設計尺寸,但由于圍護樁與剪力墻之間距離狹?。?00~800mm),外墻外側無法支模及后期防水,回填土更無法施工。 為了保證外墻結尺寸及防水效果,經與業主、監理溝通決定用“預鋪反粘”法進行施工,即開鑿圍護樁保證底板結構尺寸,在圍護樁外分層側砌成240mm磚墻,樁上植筋與磚墻連接??紤]圍護樁與剪力墻之間空間狹小,2:8灰夯實困難,用級配砂石回填。墻外抹灰當作防水找平層,之后做防水,防水做法同剪力墻外側防水,外側完成面作為剪力墻的“外模板”,剪力墻鋼筋正常綁扎,剪力墻外側防裂網按照原設計施工,并保證剪力墻鋼筋保護層厚度不變。剪力墻另一側單側支模板,為保證單側支模板的質量注意加固措施。地下室頂板模板架體做法不變。完成后的防水如《圖2-1外墻防水構造示意圖》。鑒于地下室周邊留置土還有部分沒開挖,如發現類似情況,其他區域做法同上。 圖2-1 外墻防水構造示意圖 3 防水導墻砌筑 單側支模用的防水導墻按擋土墻考慮,砌成240mm厚,由于護坡樁存在偏差,防水導墻厚度按照300mm考慮。自地下室墊層(-6.0 m)到地下室頂板(-1.7m)共計4.3米,磚墻分段砌筑,每段砌筑一米,邊砌筑邊回填密實,每天砌筑高度以不超過1.8m為宜,雨天施工時,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過1.5m。由于墻體比較高,在墻體中部加設附加筋與圍護樁植筋連接。防水導墻外側用1:2.5水泥砂漿做20mm厚的防水找平層,防水層外部做防水,待卷材防水施工完成后,就可以進行墻體鋼筋的綁扎。 3.1 工藝流程: 放線——砌筑——圍護樁植筋——墻面抹灰——防水施工——綁扎外墻鋼筋——外墻模板支設——澆筑混凝土——養護拆模 3.2 主要施工工藝 (1)砌筑 a)磚墻砌筑前,墊層表面應清掃干凈,灑水潤濕,先盤墻腳,每次盤腳高度不應超過五皮磚,隨盤隨靠平,調直。水平灰縫厚度及豎向灰縫寬度為9至11mm,飽滿度不小于90%。 b)砌筑墻體沿高度方向中每400mm設一道通長拉結構造筋(2根d=6mm)。 c)為保證墻體穩定,在圍護樁上植筋28,從-5.5m開始,沿長度方向間距4000mm垂直墻體,高度方向每層400mm,后植鋼筋長度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而定,不要超過外墻面,后植鋼筋與墻體內附加筋拉結牢固。植筋質量滿足規范規定要求。砌筑墻平面布置圖如圖3.2-1。 圖3.2-1 砌筑墻平面布置圖 (2)防水做法:防水卷材采用1.2+1.2厚聚乙烯復合防水卷材+0.8厚專用粘結劑粘貼。第一次防水由基礎墊層直接做到-6.0m底板結構邊緣,做墊層防水時卷材做到傳力帶上部,同時甩出搭接不少于200mm搭接頭,第二次防水卷材施工范圍是底板外伸部分(500mm)到剪力墻施工縫位置,并保證搭接長度。做完兩次防水后磚砌體砌筑在剪力墻外側地板上,保證抹灰做完防水后為剪力墻的外邊線。待磚墻砌筑完畢,并抹灰找平層施工完畢后進行第三次的卷材防水施工,一直做到防水導墻的頂端外露300mm,然后再在防水導墻上方壓蓋一匹磚,防止卷材起卷澆筑到剪力墻內,待地下室頂板澆筑完畢后,導墻預留的防水卷材與地下室頂板防水層形成封閉防水。防水質量滿足規范規定要求。防水卷材施工順序如圖3.2 -2。 圖3.2-2 防水卷材施工順序圖 3.3 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 (1)墻與圍護樁之間的縫隙一定要用回填土2:8灰土分層回填密實,防止剪力墻澆筑混凝土時脹壞磚墻。 (2)砌筑砂漿拌制采用機械攪拌,各組分材料應采用重量計量,攪拌加料順序和時間:先加砂、摻合料和水泥干拌 1min,再加水濕拌??偟臄嚢钑r間不得少于 4min。 (3)植筋 1)鉆孔: 鉆孔使用配套沖擊電鉆,鉆孔時鉆孔孔距應符合設計要求,圍護樁植筋鋼筋直徑為8mm,鉆孔孔徑12mm,孔深不得小于150mm。 2)清孔 采用吹氣泵清楚孔洞內粉塵,再用清孔刷清孔,要經多次吹沖完成。同時,不得用水沖洗,以免孔內殘存水分削弱錨固膠粘結性能。 3)注膠 使用專用的植筋錨固膠注射器將錨固膠自孔底向外均勻注入,注入過程中應避免注膠內存留空氣。按順時針方向將鋼筋平行于孔洞走向輕輕植入孔內,直至插入孔底,錨固膠溢出。植筋完成后,應將植入鋼筋固定牢固,固化過程中不得受外力作用,設專人現場保護。固化時間2d。 (4)為增加墻體的穩定性,如墻體距離防護樁間距大于400mm,每隔4m要砌筑磚垛,磚垛截面尺寸490*h(外墻面到排樁之間的距離)。 (5)待剪力墻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在拆除坡撐,防止拆除過早土壓力對磚墻及剪力墻造成破壞。 (6)腳手架搭設 砌體工程施工腳手架采用雙排落地式鋼管腳手架,立桿排距1.1m,第一排立桿緊貼剪力墻內側,立桿縱距1.5m,水平桿步距1.5m,腳手板采用50mm厚木板,做好拋撐防止腳手架垮塌,搭設完畢后經檢查方可使用。 (7)腳手架上堆磚不得超過三層(側放)。在腳手架上砍磚時,操作人員嚴禁把磚頭打向架體外。 (8)卷材轉角處均應加鋪附加層,陰陽角等處均做成R=20mm圓弧形。 (9)防水卷材鋪貼應采用滿鋪法,膠粘劑涂刷在基層面上應均勻,不露底,不堆積;膠粘劑涂刷后應隨即鋪貼卷材,防止時間過長影響粘接質量。 (10)鋪貼防水卷材不得起皺折,不得用力拉伸卷材。邊鋪貼邊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氣和多余的膠粘劑,保證卷材與基層面以及各層卷材之間粘接密實。 (11)鋪貼防水卷材的搭接寬度不得小于100mm,上下兩層和相鄰兩幅卷材接縫應錯開三分之一幅寬。 4 剪力墻單側模板施工 單側支模關鍵在于控制模板支撐體系穩定和混凝土澆筑。同時為減小混凝土的側壓力,剪力墻施工縫留置在距離底板1000mm處。 4.1模板支撐體系選擇 該工程為框架剪力墻結構,內部沒有可以作為水平支撐點的混凝土構件,所以采用模板支撐斜撐的方式 ??紤]地下室模板采用15mm厚木模板,當單側支模時這部分外墻模板無法采用對拉螺栓將其拉結鎖緊,混凝土的側壓力完全由模板的背支撐來承受,這就給模板施工帶來了極大的困難。斜向支撐的中部加設橫桿保證相互受力及斜向支撐的整體穩定性。模板的背楞及支撐設計如下。 (1)水平背楞 模板立好后,先固定水平背楞。水平背楞采用40*90木方,從施工縫下200向上布置,間距不大于200mm。 (2)豎向背楞 水平背楞固定好以后,再固定豎向背楞。豎向背楞也采用2根Φ48×3.0鋼管,間距400mm。 (3)支撐 豎向背楞固定好以后,設置三道斜向支撐,鋼管底部支撐在預埋25鋼筋上。從第一排滿堂架開始設置剪刀撐,每四跨設置一道剪刀撐,與底板的夾角為45o~60o。為增加架體穩定性,沿剪力墻長度方向水每400mm設置一道三角斜向支撐,三腳架斜鋼管卡在預埋22U形鋼筋內,22U形鋼筋埋深200mm,鋼管用扣件連接,扣件連接符合規范規定要求。支撐架體及詳圖如圖4.1-1、4.4-2、4.4-3。 圖4.1 單側支模板示意圖 圖4.4-2靠近墻體的第一道地錨大樣圖 圖4.1-3 三腳架詳圖 4.2 模板驗算 參照其他工程經驗,該工程所選模板及支撐體系的強度均能滿足要求,現只對其剛度進行驗算。 (1)荷載 a)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:垂直面模板取4KN/m2。 b)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側面的壓力標準值 采用內部振搗器,按下列兩式計算,并取最小值。 (1) (2) 式中:F——新澆筑混凝土對模板的最大側壓力,KN/m2。 ——混凝土的容重,24KN/ m3。 T0——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,取T0=5h。 V——混凝土的澆筑速度4m/h。 H——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筑混凝土頂面的總高度,取H=2.98米。 ——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,不加外加劑時取1.0,摻具有緩凝作用的外加劑時取1.2。 ——混凝土塌落度影響修正系數。當塌落度小于30mm時取0.85,50——90mm時取1.0,110—150mm時取1.15。 由(1)式得F=60.72KN/ m2。 由(2)式得F=71.52 KN/ m2。 取二者最小值得F=60.72 KN/ m2。 C)傾倒混凝土時產生的水平荷載2 KN/ m2。 (2)鋼管背楞剛度計算 按墻體底部最不利位置計算,計算見圖為連續梁,如下圖所示: f=(3qL4)/(384EI) (3) 式中:E——彈性模量,為2.06*108 KN/ m2。 I——慣性矩,0.45*10-6 m2。 q——側壓力,q=23.7 KN/ m2。 則f=0.3mm。 墻體模板體系剛度滿足要求。 4.3 模板安裝施工方法 (1)安裝程序:安裝前準備——模板安裝——設置背楞及斜撐——模板驗收——澆筑混凝土。 (2)安裝前準備:彈好墻邊線,將模板表面清理干凈,鋼管扣件按照規格準備完畢。 (3)模板安裝:將模板下口與預先彈好的墻邊線對齊后,安裝到位,保確保模板安裝到位,不會漏漿。 (4)設置背楞及斜撐:背楞及斜撐由Φ48×3.0的鋼管組成,設置方法詳模板設計。調節模板背楞及斜撐,使得模板上口向內傾斜約5mm,以備單側支撐系統受力后傾。 (5)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澆筑時,先算準靠近墻板處斜撐支模架的立桿位置,在底板混凝土澆筑前預埋Φ22螺紋鋼筋,使支模架立桿套在上面,設置縱、橫向掃地桿,作為斜撐管的支點。 (6)模板驗收:澆筑混凝土前,由施工單位、監理單位一同檢查模板的安裝情況,合格后方可澆筑混凝土。 (7)注意斜支撐單獨支撐不與滿堂架相連。 4.4 模板拆除施工方法 (1)當墻體混凝土達到規定拆模強度后,并保證新澆筑墻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引起損傷時,方可進行拆模。 (2)模板拆除應分段,分塊進行,先拆除斜撐連接,再拆除斜撐及背楞,最后拆除模板。如果,模板與混凝土粘結較緊,可用木錐敲擊模板使之松動,然后拉下,不得亂砸。 (3)拆下的模板及配件應有專人接應傳遞,按指定地點堆放,并做到及時清理、維修及涂刷好隔離劑,以備再用。 (4)混凝土拆除后應加強養護。 4.5 技術保證措施 (1)澆筑墻體混凝土時應放慢澆筑速度,以減緩混凝土對模板的側壓力。振搗棒嚴禁接觸磚墻,防止墻體開裂脹壞磚模。 (2)地錨與斜向鋼管的節點連接牢固,斜向鋼管還應與滿堂架立桿連接,形成整體,橫向支撐與滿堂架連接應牢固。 (3)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,施工人員應經常用吊錘檢查模板的垂直度,以隨時糾正模板偏差。 (4)為了方便施工和減小混凝土澆筑時的自落高度,每次澆筑混凝土時都要分層澆筑,每層澆筑高度為600mm左右,嚴禁一次澆筑過高(易造成爆?;蛘駬v不重逢)。 (5)剪力墻與地下室頂板一起澆筑,澆筑時安排技術能力強、經驗豐富的木工看模,利用有效的通訊設備進行控制,防止支模架的變形和漲模。 5 安全注意事項 (1)現場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、系下頜帶;酒后嚴禁作業,操作現場嚴禁吸煙。 (2)人員應由基坑梯子處上下基坑,不得隨意跳下和往下扔東西。 (3)電動工具必須做到一機一閘一保險,作業前檢查其工作性能。 (4)振搗棒必須配備兩人,一人引線,一人振搗,作業人員應穿好絕緣鞋,戴好絕緣手套。 (5)作業時應注意基坑情況,如有異常應迅速撤離。 (6) 夜間施工或在光線不足的地方施工時,應滿足施工用電安全要求。 (7) 模板施工時防止工人疲勞作業。 目 錄 1 編制依據1 2 工程現場概況1 3 防水導墻砌筑3 3.2 主要施工工藝3 3.3 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4 4 剪力墻單側模板施工6 4.1 模板支撐體系選擇6 4.2 模板驗算7 4.3 模板安裝施工方法8 4.4 模板拆除施工方法9 4.5 技術保證措施9 5 安全注意事項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