計算機組成原理經典復習題集錦(附答案)
計算機組成原理復習題一、填空題 1. 用二進制代碼表示的計算機語言稱為( 機器語言 ) ,用助記符編寫的語言稱為( 匯編語言 ) 。2. 計 算 機 硬件由( 控制單元 ) 、 ( 運算器 ) 、 ( 存儲器 ) 、輸入系統和輸出系統五大部件組成。 3. 十六進制數 CB8轉換成二進制數為( 110010111000 ) 。 4. 某數 x的真值-0.1011B,其原碼表示為( 1.1011 ) 。 5. 在浮點加減法運算過程中,在需要( 對階 )或( 右規 )時,尾數需向右移位。 6. 指令通常由( 操作碼 )和( 地址碼 )兩部分組成。 7. 要組成容量為 4K*8位的存儲器,需要( 8 )片 4K×1位的芯片并聯,或者需要( 4 )片 1K×8位的芯片串聯。 8. 中斷處理過程包括( 關中斷 ) 、 ( 保護現場 ) 、 ( 執行中斷服務程序 ) 、 ( 恢復現場 )和( 開中斷 )階段。 9. 操作數尋址方式包括( 直接尋址 ) 、 (間接尋址) 、 ( 立即尋址) 、 ( 隱含尋址 ) 、 ( 寄存器尋址 ) 、( 寄存器間接尋址 ) 、 ( 基址尋址 )等。 10. 動態 RAM的刷新包括 ( 分散刷新 ) 、 ( 集中刷新 )和( 異步刷新 )三種方式。 11. 高速緩沖存儲器的替換算法有( 先進先出 )和( 近期最少使用 ) 。 12. 影響流水線性能的因素有( 數據相關 ) 、 ( 控制相關 )和( 資源相關 ) 。 13. 主存儲器容量通常以 KB為單位,其中 1K=( ) ,硬盤的容量以 GB為單位,其中 1G=( ) 。 14. 主存儲器一般采用( 動態 RAM )存儲器,CACHE 采用( 靜態 RAM )存儲器。 15.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產生于( 1946 )年,稱為( ENIAC ) 。 16. I/O 的 編 址 可 分 為 ( 不 統 一 編 址 ) 和 ( 統 一 編 址 ) , 前 者 需 要 單 獨 的 I/O 指 令 , 后 者 可 通 過( 訪 存 ) 指 令 和 設 備 交 換 信 息 。 17. CPU從主存取出一條指令并執行該指令的全部時間叫做( 指令周期 ) ,它通常包含若干個( 機器周期 ) ,而后者又包含若干個( 時鐘周期 ) 。 18. 計算機中各個功能部件是通過( 總線 )連接的,它是各部件之間進行信息傳輸的公共線路。 19. 浮點數由( 階碼 )和( 尾數 )兩部分構成。 20. 禁止中斷的功能可以由( 中斷允許觸發器 )來完成。 21. 指令的編碼中,操作碼用來表明( 所完成的操作 ) ,N 位操作碼最多表示( 2^N )中操作。 22. 靜態 RAM采用( 雙穩態觸發器 )原理存儲信息,動態 RAM采用( 電容 )原理存儲信息。 23. 典型的馮·諾依曼計算機是以( 運算器 )為核心的。 24. 計算機硬件由( 控制器 ) 、 ( 運算器 ) 、 ( 存儲器 ) 、 ( 輸入設備 )和( 輸出設備 )五大部件組成。 25. 系統總線按系統傳輸信息的不同,可分為三類:( 地址 ) 、 ( 控制 ) 、 ( 數據 ) 。 26. 數 x的真值-0.1011,其原碼表示為( 1.1011 ) ,其補碼表示為( 1.0101 ) 。 27. Cache稱為( 高速緩沖 )存儲器,是為了解決 CPU和主存之間( 速度 )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項重要 的硬件技術。 28. 浮點運算器由( 尾數 )運算器和( 階碼 )運算器組成。 29. 計算機系統中的存儲器分為:( 主存 )和( 輔存 ) 。在 CPU執行程序時,必須將指令存放在( 主存 ) 中,即( 輔存 )不能夠直接同 CPU交換信息。 30. 在補碼加減法運算中,采用雙符號位的方法( 變形補碼 )進行溢出判斷時,若運算結果中兩個符 號位( 不同 ) ,則表明發生了溢出。若結果的符號位為( 01 ) ,表示發生正溢出;若為( 10 ) ,表示發生負溢出。 31. 使用虛擬存儲器的目的是為了解決( 內 存 空 間 不 足 )問題。 32. Cache介于主存與 CPU之間,其速度比主存( 快 ) ,容量比主存( 小 )很多。它的作用是彌補 CPU與主存在( 速度 )上的差異。 33. 一臺計算機所具有的各種機器指令的集合稱為該計算機的( 指令集 ) 。 34. 選擇型 DMA控制器在物理上可以連接( 多 )個設備,而在邏輯上只允許連接( 一 )個設備,它適合于連接( 高速 )設備。 35. DMA控制器中的字計數器用于記錄要傳送數據塊的( 長 度 ) ,每傳輸一個字后字計數器( 加 1 ) 。 36. 總線通信控制方式可分為( 同 步 ) 式和( 異 步 ) 式兩種。 37. DMA的含義是( 直 接 存 儲 器 存 取 ) ,主要用于連接( 高 速 )外設,信息傳送以( 數 據 塊 )為單位傳送。 38. CPU的基本功能是( 指令控制 ) 、 ( 操作控制 ) 、 ( 時間控制 ) 、 ( 數據加工 )和( 中斷處理 ) 。39. 由若干一位全加器構成多位加法器時,進位可采用( 串行進位鏈 )和( 并行進位鏈 ) 。 40. 真值( 超出 )機器字長稱為溢出。 41. 時序控制方式有( 同步控制 )方式、 ( 異步控制 )和( 聯合控制 )方式。 42. DMA數據傳送過程可以分為( 預處理 ) 、 ( 數 據 傳送 )和( 后 處 理 )三個階段。 43. 主存芯片的地址譯碼驅動主要有兩種方式,即( 單譯碼 )方式和( 雙譯碼 )方式。 44. 流水線中常見的多發技術包括:( 超標量技術 ) 、 ( 超流水線技術 )和( 超長指令字技術 ) 。45. RISC稱為( 精簡指令集 )而 CISC稱為( 復雜指令集 ) 。 46. 控制存儲器是微程序控制器的核心部件,它存儲著與全部機器指令對應的( 微程序 ) ,它的每個單 元中存儲一條( 微指令 ) 。 47. 微指令中操作控制字段的編碼方式有:( 直接編碼方式 ) 、 ( 字段直接編碼方式 ) 、 ( 字段間接編碼方式 )和其它方式。48. 按照存儲器的讀寫功能分類,存儲器可分為 RAM和 ROM,RAM 稱為( 隨機存取存儲器 ) ,ROM 稱為( 只讀存儲器 ) 。49. 計算機軟件一般分為兩大類:一類叫( 系統軟件 ) ,另一類叫( 應用軟件 ) ,操作系統屬于( 系統軟件 ) 。50. CRC碼稱為( 循環冗余碼 ) ,它具有( 糾錯 )能力。51. 程序設計語言一般可分為三類:( 機器語言 ) 、 ( 匯編語言 ) 、 ( 高級語言 ) 。52. 計算機系統的層次結構中,位于硬件之外的所有層次統稱為( 虛擬機 ) 。53. 用二進制代碼表示的計算機語言稱為( 機器語言 ) ,用助記符編寫的語言成為( 匯編語言 ) 。54. 浮點數中尾數用補碼表示時,其規格化特征是( 符號位與最高數值位相反 ) 。55. N+1位二進制補碼表示的取值范圍是( -2 N,2N-1 ) 。N+1 位二進制無符號整數的取值范圍是 ( 0~2 N+1-1 )。56. 一個定點數由( 符號位 )和( 數值位 )兩部分組成。根據小數點的位置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