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病護理查房
高血壓病護理查房血透室 : 楊文華2014年 9月時間 :2014年 9月 20日地點:血液透析室題目 :高血壓病的護理 主查:楊文華主持人:劉江華參加人員:參加人數: 8人責任護士病例介紹? 患者 喬承剛 ,男, 69歲,農民,因 頭昏、頭痛 于 2012-03-30 日就診,自述有 高血壓 病史 10年 , 以 “高血壓病 ”收入我科 。? 患者于入院前 10年發現血壓升高,最高達 180/100mmhg,未正規治療及監測血壓。 4年前出現頭昏、耳鳴伴頭頂脹痛,就診于省人民醫院,監測血壓最高達 200/120mmHg,頭顱 CT提示:腦梗塞。住院治療(具體不詳)好轉出院,無肢體活動障礙等后遺癥。出院后長期服用 “阿司匹林 0.1g qd、拜新同 30mg qd”,頭昏癥狀反復出現。既往因上述癥狀在我院反復住院治療。入院前半天患者在家無明顯誘因再次頭昏、頭痛癥狀,自覺舌體麻木感,遂來我院就診,門診以 “高血壓 ”收 住院 。 T36.4度、 P80次 /分、 R17次 /分、 BP180/92mm/Hg。? 既往史:慢性淺表性胃炎病史 20年,常有餐后上腹輕微脹痛及噯氣、反酸,既往有肺結核病史,自訴已治愈。一、定義? 高血壓是指以體外循環動脈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,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。即在非藥物狀態下,收縮壓和舒張壓同時或分別大于等于 140/90mmHg.? 分類:? 1、原發性高血壓: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而病因尚未明確的獨立疾病。? 2、繼發性高血壓:又稱癥狀性高血壓,病因明確,高血壓僅是該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之一,血壓可暫時性或持續性升高。二、高血壓判定標準? 根據血壓升高的不同,高血壓分為 3級: 臨界高血壓: 收縮壓 135~139mmHg;舒張壓 85~89mmHg; 1 級高血壓(輕度): 收縮壓 140~159mmHg;舒張壓 90~99mmHg; 2 級高血壓(中度): 收縮壓 160~179mmHg;舒張壓100~109mmHg; 3 級高血壓(重度):收縮壓 ≥180mmHg;舒張壓 ≥110mmHg。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: 收縮壓 ≥140mmHg;舒張壓 <90mmHg。三、高血壓臨床表現(一)高血壓早期危險信號 ? 頭疼:部位多在后腦,并伴有惡心、嘔吐等癥狀。若經常頭痛劇烈,又惡心作嘔,就可能是向惡性高血壓轉化的信號。 ? 眩暈:女性患者出現較多,可能會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時有所感覺。 ? 耳鳴:雙耳耳鳴,持續時間較長。 ? 心悸氣短:高血壓會導致心肌肥厚、心臟擴大、心肌梗死、心功能不全。這些都是導致心悸氣短的癥狀。 ? 失眠:為入睡困難、早醒、睡眠不踏實、易做噩夢、易驚醒。這與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。? 肢體麻木:常見手指、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,手指不靈活。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麻木,還可能感覺異常,甚至半身不遂。 (二)隨著病程延續,血壓持續性升高,最終可出現一系列重要臟器的損害: ? ( 1)腦部表現:可表現為高血壓腦病、短暫性腦缺血發作、腦血栓形成、腦出血等。如腦血管有硬化或間隙性痙攣時,常導致腦組織缺血、缺氧,產生不同程度的頭痛、頭暈、眼花、肢體麻木或暫時性失語、癱瘓等癥狀。 ? ( 2)心臟表現:左心室肥大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、冠心病等。 當此種高血壓性心臟病進一步發展時,可導致左心功能不全,既而出現右心肥厚和右心功能不全。 ? ( 3)腎臟表現:蛋白尿、腎功能不全、最終出現尿毒癥。主要因為腎小動脈硬化,使腎功能逐漸減退,出現多尿、夜尿,尿檢時可有少量紅細胞、管型、蛋白,尿比重減輕。四、高血壓的治療? (一)、高血壓的藥物治療: 遵醫囑 ? (二)、高血壓病的非藥物治療? 措施:減少熱量,膳食平衡,增加運動, BMI保持 20-24 ? 膳食限鹽 :首先將每人每日平均食鹽量降至 8g,以后再降至 6g;? 減少膳食脂肪:總脂肪 <總熱量的 30%,飽和脂肪 <10%,增加新鮮蔬菜每日 400-500g;水果 100g, 肉類 50-100g,魚蝦類 50g,蛋類每周 3-4個,奶類每日 250g,每日食油 20-25g, 少吃糖類和甜食。? 增加及保持適當體力活動? 保持樂觀 心態,提高應激 能力:通過宣教和咨詢,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。提倡選擇適合個體的體育,繪畫等文化 活動,增加老年人社交機會,提高生活質量。? 戒煙、限酒五、護理問題? 1、頭痛的護理:評估病人頭痛的程度、持續時間是否 伴隨其它癥狀。定時測量血壓并做好記錄,遵醫囑給予降壓藥,注意用藥后效果及副作用。保證充分睡眠時間,保持病室安靜,護理操作集中進行以免打擾病人。同時,告知病人保持心緒平和,特別是在生氣、憤怒時要及時調整情緒。? 2、頭暈的護理 :有受傷的危險,了解頭暈程度,囑病人安靜休息,保證病人安 全,注意降壓過低致腦供血不足,也會導致頭暈。交給病人頭暈發作時的防護措施,如臥床、保持安靜,注意陪伴等。